9月25日报道,《天津日报》对“留洋补贴政策”发表了评论,称当前的状况提醒我们当初U23政策的失败教训。
尽管2025赛季尚未结束,但中超联赛2026赛季的规划已经悄然启动。在各种提案还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,能否最终实行仍然是不确定的,不过其中一些颇具争议的动议已经引起了广泛讨论。最引人注目的,非“留洋补贴政策”莫属。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,这项政策的核心在于,若本土球员加盟五大联赛,其原俱乐部将获得额外的一个外援注册名额。
设想这项政策的提出,不外乎希望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球员,尤其是年轻球员的出国发展。提案者的想法是,通过外援“补贴”来减轻中超球队的负担,甚至激励俱乐部更积极地促成球员出国,毕竟无论国内球员再怎么优秀,最终只能被看作“能当外援使”的资源。若以本土球员换取外援名额的优势,这看似是一种“稳赚不赔”的策略。然而,这样的思路与中超以往的一些“奇思妙想”一样,虽然出发点无可厚非,但政策根源似乎触碰得不够准确,结果可能是旧病未愈又加新伤。
确实,有些中国球员选择不留洋的原因是出于对国内舒适环境的留恋,但在当前中国足球水平整体上滑的背景下,这已经不是阻碍他们留洋的首要因素了。根本问题在于球员自身的实力不足,导致缺乏吸引力。放眼如今的中超,像当初的武磊那样能在五大联赛中立足的人,屈指可数。即使是与王钰栋同龄,并且实力明显超群的球员,或许也只能在欧洲二流联赛中寻求发展。面对这样的现实,这项政策能产生多大的刺激效果呢?无论是降薪政策还是补贴外援,提案者似乎都忽视了“能力不足”这一不争的事实,仿佛只要给予适当压力,中国球员就能如同日韩球员般在欧洲赛场游刃有余。试想,“井无压力不出油”,但若你本就是一口干枯井,又何能期待出油呢?
更有趣的是,在中国足球这个圈子里,一旦“上层有政策”,往往就会出现“下层有对策”。新政策刚曝光,许多球迷就开始出谋划策,建议与一些小俱乐部合作,以名义留洋或者加盟五大联赛球队的梯队等等,种种“花招层出不穷”。若这项新政最终得以实施,其实际效果恐怕也会与当年的U23政策一样,反响不佳,各种笑话层出不穷。
推荐阅读
法国警方在尼斯与罗马的欧联比赛中逮捕了102名球迷,并缴获了大量武器
09月25日 10:52
鲁尼谈维蒂尼亚与金球奖的看法
09月25日 10:52
莫顿谈法甲:节奏与英超同样飞快,我得慢慢熟悉这儿的裁判风格
09月25日 10:52
瓦尼亚:那不勒斯的开局让人欣喜但别让对手轻易得分,竞争会激励我和梅雷特一起升级战斗力
09月25日 10:52
梅西闪亮登场 苏亚雷斯首战归来 迈阿密国际对决纽约城首发阵容曝光
09月25日 08:22
西蒙尼赞誉小蜘蛛为球队最佳球员预告马德里德比赛将艰难至极
09月25日 08:22
维尔港主帅表示他为球员们感到自豪,尽管早早失球,我们依然紧追阿森纳
09月25日 06:11
鲁尼又来了说梅西比C罗强还想要和C罗一起吹牛
09月25日 02:20
梅努与阿莫林再聚首 但世界杯梦依然让他准备一月离开
09月25日 02:20
维拉蒂在巴黎效力11年表示巴黎是我的第二故乡改变了我的人生
09月25日 00:36
更新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