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人:广州的模式在欧洲足球舞台上屡见不鲜 成熟的职业联赛应当包容这样的球队

来源:微信公众号

在这个夏天,CBA的转会市场掀起了一阵波澜。而这一切,背后不仅仅是单纯的球员流动,更是深藏于经济环境之下的复杂因素。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,许多民营俱乐部面临艰难的经营压力,因此对高额转会费的诱惑,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能够置之不理。

大家对广州队的求生之旅并不陌生,他们的种种举动早已为众人所熟知。队中的祝铭震、李炎哲、陈盈骏等在郭士强执教时期的核心球员陆续离开,而崔永熙和焦泊乔的出走也早已被视为必然之事。抛弃核心成员,换取丰厚的转会费,然后再将这些资金投入年轻球员的培养,这一模式在职业体育的高水平联赛中屡见不鲜。就像我朝着阿贾克斯和以“欧洲黑店”闻名的波尔图那样,他们都是成功利用这一策略的典范。

而现在,广州队成为了第一支将这种经过验证的“生存模式”带入CBA的球队。过去,我们常常批评CBA俱乐部经营不善,只能依靠巨额母公司资金的输血来维持生存。而广州队的出现,标志着他们不仅能够自负盈亏,甚至在客观上为整个联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。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自身的发展,也为整个CBA的生态创造了更多可能性。

我认为,一个真正成熟的职业联赛,应该允许这样的俱乐部存在,正是这种多样化和自我革新的能力,才是联赛健康运转的重要标志。CBA,正迎来它的新篇章。

推荐阅读

更新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