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协小秘密曝光:中超球队无声抗议,错漏判竟占三成

来源:微博

中国足协于4月1日晚间公布了2025赛季第五期的裁判评议结果,认定存在三起裁判误判及漏判的情况。这次评议中特别强调了中甲、中乙联赛及全运会女子足球资格赛中的申诉案例,然而,中超俱乐部并没有提交申诉的案例。

本期评议会议采用视频会议形式,邀请了中足联的代表、纪检人员以及来自社会与媒体界的足球监督员参与旁听。评议讨论采取了集体讨论与单独发表意见相结合的方式,得出了评议结论。

首先,在中甲联赛第2轮的比赛中,南通支云对阵石家庄功夫的比赛第48分钟,南通支云的9号球员在接近对方禁区时因身体接触倒地,然而裁判未对这一明显犯规做出判罚,引发争议。

接着,在同场次的比赛中,陕西联合月亮泊与定南赣联的第45+1分钟,陕西队进行任意球,疑似球与对方球员的手臂有接触,但裁判仍然判罚进球有效,漏判了手球的违例。

再来看第49分钟,陕西联合月亮泊采用右路进攻,射门得分时助理裁判并未示意越位,因此,该进球被判有效,但也引发了对越位判定的质疑。

其他案例还包括定南赣联的一次进攻中,陕西队的27号球员在与对方身体接触后,球似乎触及其手臂,但裁判同样没有做出手球的判罚。

在乙级联赛中,广东铭途对阵成都蓉城的比赛中,判罚同样遭到诟病。在判罚中,广东队在本方禁区内的解围直接导致了点球,而后续的劣势判罚更是让球队陷入了争议之中。

不仅如此,在全运会女子U18组的比赛中,陕西女足与福建女足的交锋中,裁判的判罚同样引起了广泛讨论。两次明显的犯规未被判罚,疑似出现了一些误判,让比赛的公平性受到考验。

中国足协表示,将秉持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积极接受俱乐部反馈,与社会各界保持紧密联系,并将展开更为深入的评议,针对判罚中的问题进行内部处罚,以确保未来能更好地统一判罚标准。这样才能真正为广大球迷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足球环境。

推荐阅读

更新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