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人论俱乐部造血功能促成管理与运营分离的实质落实

来源:东方体育日报

在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中,媒体人葛爱平对中国职业联赛的现状以及“管办分离”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。他指出,中国的职业联赛与过去由投资人赞助的模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,俱乐部的命运往往依赖于资金链的稳定性。一旦投资者撤资或赞助商退出,俱乐部便如同无根之木,随时可能轰然倒塌。这样的悲剧在中超这二十年中多次上演,令人深思:究竟为何如此难以破解这一困局?

宋凯提到,中超未来将实现自我组织的目标,足协不再插手。但是,这样的豪言壮语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:中超的管理部门将如何有效组织和运营?如何避免再次陷入俱乐部生存困难的泥潭?在“放手”之前,这些问题亟需得到解决。

若不能从制度层面根本性地解决问题,单纯的“管办分离”不过是新瓶装旧酒。葛爱平强调,俱乐部要想拥有生存的空间,亟需开辟多元的收入来源。然而,当前的俱乐部并没有可观的财源,门票收入微薄,周边产品的销售亦难以覆盖庞大的运营开支,仅能勉强支付场租与安保费用。

因此,俱乐部与足协之间需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协商,必需召开像“三国四方”这样的重要会议。作为拥有调解权的足协,应当打开财源的大门,让俱乐部能够共同分享,尤其是联赛广告等本应属于俱乐部的收益。

唯有增强俱乐部的生存能力,中国职业联赛才有可能实现健康发展。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河,基础稳固才能成就辉煌。倘若“管办分离”仅停留在口号层面,俱乐部仍然处于生存困境,时常面临球员欠薪的问题,联赛又怎能有突破与进步?国家队的发展又将何从谈起?经过这些年的反复经验,我们不难发现,摆在面前的挑战依然严峻。

因此,解决中国职业联赛的问题,绝非一声口号“管办分离”就能如梦初醒。赋予俱乐部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,才是根本之策。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,管办分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,才能期待到2025年的职业联赛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。

推荐阅读

更新时间: